蛋 撻 王 莊 任 明 食 仗 梟 雄
位於觀塘開源道的蛋撻王分店內,有一幅早年由戈壁寫給莊任明的題匾:「天下第一撻」;同樣位於觀塘的辦公室內,另一題匾有三個字:「蛋撻王」。「第一」、「王」的稱號,全是莊任明「打仗」打回來的,而且往往是以弱對強,四兩撥千斤。拍照時,莊任明捧傳統的餅皮蛋撻,配合旁邊比較小的,是於昨天(6月22日)才推出的新口味,合共八款——剛好其中一款被傳媒試食清光。賣餅賣了近三十年,從不減價,平均一年開一家分店;既是天下第一,又是撻中之王,不用把蛋撻捧到你面前,也不怕你不吃。
1983年,蛋撻王莊任明開設個人第一家食店,對面店的師傅,戰前已經是麵包師傅,人家的店賣麵包也賣西餅,為了爭生意,更將賣五毫一個麵包減價至五毫兩個,西餅也由一件一元減至六毫一件。莊任明自知鬥不過,便只賣蛋撻及其他小食。「自己的弱點要避,優點要表現出來,人家的店有錢又有裝修,硬碰的話,吃虧的只是自己。」莊任明主力做學生生意,直至暑假學生不用上學沒生意,才開始學人賣麵包,但仍要講策略,有自己的一套——不以便宜取勝。「我賣麵包花巧一點、新鮮一點,吸引願意花錢的人來買。」結果,對面的店辦了兩次減價對抗後,最終倒閉收場。
同樣例子還有1987年,莊任明於工業區內開設飯堂,對面的店財雄勢大,天天派太子女過來「刺探軍情」,一天人家減至半價,莊任明也不減。「那時候一盒餅有二十個,我便弄少一點,只得十六個,價錢不減反加;叉燒包也做得小一點。」莊任明說,他的策略就是逼貪便宜的人光顧對面的店,「谷到他的生意很好,我這邊的師傅四個變三個,他那邊要請人;但我們賺錢,他卻根本維持不到,而且支出愈來愈大。」後來對面店的糕餅變回原價,再沒有人光顧,最終也難逃結業命運。「他要蝕本我便給他機會,看他能捱多久?」莊任明再次打了一場勝仗。
莊任明說,飲食生意儼如戰場,要有全盤計畫:「有實力的,就像美軍,所有武器也拿出來打你;沒有的,就要像打游擊,用腦袋取得勝利。」那今時今日的蛋撻王,該是戰無不勝的美軍吧?莊任明聽後笑笑,謙謙的沒有承認:「來到今天,自己的生產要盡量完美,要實際,也要弄好品質,不然也拿不到『Q嘜』呀。」本港十六家(合共十九家,但三家為食堂,不賣蛋撻)蛋撻王分店,現每天共賣出四萬二千二百個蛋撻,最高紀錄是閒日賣出五萬個。「最好賣的是最傳統的酥皮蛋撻;其次是雙皮奶;再有就是餅皮蛋撻、葡式蛋撻,還有榴槤蛋撻。」
莊任明說,縱然傳統口味的銷量較好,但也不能不推出新口味:「譬如說,你的爺爺帶你到茶樓吃叉燒包是這個味道,他朝你帶自己的孫子去吃的叉燒包也是同一樣的味道,這就是沒進步,你不能要求地球不轉,要走下去,就要創新。」但莊任明也試過推出的創新口味乏人問津。「當年推出過鹹蛋撻,有沙嗲豬肉、沙嗲雞肉和沙嗲海鮮,因為我們每半小時就要掉去舊貨換上新鮮的,愈掉愈多的時候,你自然就會知道……哈哈!」
聽莊任明的營商心得,你會佩服他,每每總是四兩撥千斤的把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打倒。「其實我是一個很粗魯的人,做事很隨意,但卻是一個很有計畫和步驟的人。我是麵包師傅出身,只懂得生產,其他甚麼都不懂,開了第一家店後更加發現,營商是我完全不曉得的東西。」因此做不到的,別勉強,該像莊任明一樣把計畫暫時放在心裏;創業至今從未打輸過一場仗的他,對這場金融海嘯也抱平常心。「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做生意,經歷過很多風浪,1985年、1998年,還有2003年,不一定是金融危機,但其實每次的危機都只是汰弱留強,最終只是有實力的能留下來;因此要記,無論如何也不要做『包尾』的那個,那便不會被淘汰。」計畫今年內,於逆市之中再開幾家分店的蛋撻王,最有資格說這番話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